李武雄诗作《侨乡凝古韵 鸾凤缔新盟》散文演绎
李武雄诗作《侨乡凝古韵 鸾凤缔新盟》散文演绎
图片
一、《侨乡凝古韵 鸾凤缔新盟》
潮郡赛苏杭,常闻特产香。
婚纱如雪白,礼服泛金黄。
少女文而靓,情哥勇且强。
乘鸾佳凤喜,同步拜高堂。
图片
二、《针尖上的潮州:雪白嫁衣里的诗与城》
针尖挑起一缕银线,在素白缎面上游走,珠片,随绣娘手腕轻转,绽出花瓣的弧度。潮州作坊里,缝纫机声如细雨,一件缀满潮绣的婚纱渐次成形,它即将远渡重洋,覆上异国新娘的肩头。此刻,诗人李武雄(原潮州市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)的诗句“婚纱如雪白,礼服泛金黄”忽然有了温度:雪白,是绸缎的底色;金黄是潮绣盘金,钩拉的凤凰羽翼,在光影间流淌着千年工艺的魂魄。
一、意象解析:丝线里的潮州记忆
“潮郡赛苏杭,常闻特产香”,诗人李武雄以苏杭为衬,点出潮州丝绸的盛誉。这“香”既是绸缎的柔润气息,更是韩江两岸桑蚕吐丝的草木清芬。潮州自古便是海上丝绸重镇,而今五百余家婚纱企业在此扎根,将潮绣的金线盘龙、彩羽、缀凤,化作礼服上的图腾。
当“少女文而靓,情哥勇且强”跃入眼帘,人物意象与物产意象交融。少女的娴静对应婚纱的雅致,情哥的刚毅暗合,金线刺绣的遒劲力道。这不仅是婚礼新人的写照,更是对潮州匠人群像的隐喻:绣娘低眉捻针的“文秀”,设计师运剪如风的“勇健”,共同织就产业经纬。
二、象征意蕴:嫁衣上的文化胎记
一件潮州婚纱,半部潮商传奇。诗中“礼服泛金黄”之“金黄”,表层是金箔丝线辉光,深层却暗合潮人“以商立命”的黄金精神。自清代侨批往来至当代出口贸易,潮州礼服远销二十余国,年产值逾二十亿。那金线绣出的牡丹,恰似潮商闯荡四海的胆魄,在欧美婚纱秀场上灼灼生辉。
更动人的是“乘鸾佳凤喜,同步拜高堂”的团圆意象。鸾凤拜堂既是新婚仪式,亦象征传统与现代的相契。老绣娘手把手教少女钉珠,如文化香火传递;韩江畔的“中国婚纱礼服周”上,模特踏过广济门古城墙,将潮绣婚服展向世界,恰似诗人李武雄诗中“同步”二字,让古城与全球时尚“拜堂”,同时入一殿堂。
三、艺术手法:潮绣般的诗意锦纹
诗人李武雄善以色彩对仗钩织画面。“雪白”对“金黄”,如素缎映金线,构成视觉冲撞;“文而靓”对“勇且强”,刚柔相济,暗合潮绣“金银线浮雕凸绣”的立体质感。最妙在“乘鸾佳凤”的神话转喻,将流水线婚纱升格为有灵之物:针脚里藏着青鸾衔枝的祥瑞,裙摆间涌出凤凰来仪的吉兆。
若细听针线呢喃,更可辨双关巧思。“特产香”明指丝绸,暗赞产业;“同步拜高堂” 既是新婚夫妇行礼,喻海内外潮商共拜桑梓。恰如潮州婚纱以潮绣非遗为“高堂”,以欧美时尚为“新婿”,在兼容并蓄中织就独特美学。
红烛高烧的新房内,新娘罗裙垂地,金线凤凰随步摇曳。当新人“同步拜高堂”时,衣裳上的潮绣针脚正诉说韩江流水般的绵长祝福。而千里之外的潮州作坊里,又一批缀珠婚纱即将启航。这些雪白嫁衣,如诗人李武雄诗中所咏,已成潮州递给世界的情书,针针金线绣山河,万件云纱越海天。古城,以金梭为桨,在全球化浪潮中,划出独属东方的浪漫航迹。
图片
图片
李武雄,潮州市侨界文艺家联合会委员、潮州市作家协会、深圳市诗词学会、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,墨染千秋诗社成员、作家、诗人,成就教师、农艺师、会计师职称,有拙作近千篇,散见文学报刊和网络平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